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2007年学术年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4-06-11来源: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2007年学术年会于2007年12月15日在福建中医学院旗山校区圆形学术报告厅召开。中国科学院朱清时院士、陈可冀院士、陈凯先院士、沈自尹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吴咸中院士、刘耕陶院士、李连达院士、姚新生院士以及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项平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教授、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化中心主任徐筱杰教授、台湾中西医整合医学会李春兴教授等5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出席会议,近500名校内外师生参加了会议。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福建中医学院校长杜建教授主持开幕式,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致开幕词,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杜民教授到会讲话,福建省委常委、教工委书记陈桦同志亲切看望了出席会议的院士们。
在学术年会上,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副院长刘献祥教授代表研究院做年度学术工作报告,回顾了研究院成立3年来的学术研究工作进展。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7月,是中医药高等院校首家成立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担任院长,韩启德院士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沈自尹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组成了7位院士及国外著名专家加盟的学术委员会,起到了高屋建瓴的学术领头作用。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下,研究院以福建中医学院校本部及附属人民医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为依托,形成了老年病研究所、肿瘤研究所、骨病研究所、针灸研究所、白内障近视研究所、信息管理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和中药提取分离中心、生化与免疫中心、分子生物学中心、组织形态学中心等4个中心,构建起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创新平台,形成了团结奋进的创新团队。自2005年以来,研究院共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国家级课题;2006年设立的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资助了5批中西医结合研究项目共43项;取得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著作一等奖、国家发明专利等8项科研成果,突显了中西医结合学科优势的创新战略。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作了“用现代科学观看中医”的专题报告,从现代神经科学对精神分析的前沿研究及复杂耗散系统科学概念来认识中医的科学性,从人体免疫系统为基础的自然治愈力管窥中医治疗的科学原理。本次年会着重进行了药物研发的讲座和研讨,陈凯先院士、姚新生院士、刘耕陶院士、李连达院士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杜冠华教授分别作了有关药物研发的方法、手段和最新进展的学术报告。陈凯先院士“新世纪的药物研究趋势与实践”的报告,围绕基因组学研究和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新发展对新药研究的影响,展示了新世纪药物研究的面貌、前景和发展趋势。同时,以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b-Amyloid Peptide结构为靶点的抗老年痴呆药物研究、抗结核杆菌药物的筛选、羟乙基类非肽小分子β-分泌酶抑制剂的研究、AChE和BACE双重抑制剂初步探索、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受体)小分子激动剂的发现六个新药研发实例详细介绍了在“基因组时代”应用理论计算和分子模拟技术,开展新药发现研究的探索和实践。姚新生院士“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药事业健康发展”的报告,举出茶叶案研究例,认为茶叶中含有的三种主要生物碱分别为药典收载的三种药物、茶叶中含有的多元酚类成分还有其他活性、采用不同动物模型/活性筛选体系从同一中药中可能获得不同的活性化合物,说明中药成份的多样性导致了其作用的多样性,而中药方剂的组成更复杂、作用更具有多样性,因此全面阐明中药/制剂防治疾病的作用靶标与相关的作用物质基础是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但中药防治疾病有其作用物质基础,必须科学阐明市售有效中药的作用靶点与作用物质基础,提高中药产品的科学内涵。刘耕陶院士“神经保护剂作为治疗AD和PD的新策略”的报告,阐述了老年性痴呆(AD)与帕金森氏病(PD)的关系,指出从中草药寻找防治神经退行性病变疾病新型药物的必要性,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一种特殊的热带水果树叶提取物--番荔枝酰胺衍化物FLZ的药理作用。李连达院士“加强中医药自主创新、提高防治疾病水平”的报告,从推进中医事业发展的三件大事、中医药研究的首要任务、中医药研究的三大重点(有效性、安全性、标准化)三方面阐述了中药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杜冠华教授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研究--消栓通络方作用及作用机制”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消栓通络方的有效成分组研究,指出根据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理研究结果,中药配伍发挥最佳疗效的条件是有效成分的合理组合和配伍,采用现代分子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研究有效成分和主要成分的作用机理是认识药物配伍的基础。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可以达到深入认识中药配伍的科学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目标。
杜建教授、林端宜研究员等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内知名专家也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杜建教授“中药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的报告,总结分析了中药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林端宜研究员结合在建的中草药信息系统,回顾中药数据处理加工中的若干关键问题,作了“中药数据优化处理探讨”的报告。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每年都举办一次学术年会,每次都有多位院士、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并报告,每场报告都是一次科学家之间学术思想碰撞的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正如陈可冀院士在年会致辞中爰引本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韩启德院士指出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所特有,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必然,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突破点,是大有可为的;但却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难的工作;随着国家和国际上对中医药发展的关注和增大力度支持,中西医结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前景十分广阔。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建立和发展,将在促进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提高福建中西医结合科学水平,推动福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以及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并努力建成为我国重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之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