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部长陈竺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关于西医学习中医重要批示发表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4-06-11来源: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关于西医学习中医重要批示发表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卫生部部长 陈竺
 
    今天,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在这里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关于西医学习中医重要批示发表50周年大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是倡导和推动西医学习中医、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创造新医药学的第一人。50年前,他在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习中医离职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他要求“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负责办理”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要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并指出“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
    5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倡导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体现了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与远见卓识。这一号召既是一项重大的关于卫生方针政策的决策,也是一场深入的事关社会改革的创举。
    抚今思昔,毛泽东同志的这一重要批示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倡导中西医结合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众所周知,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方面,中医和西医各具优势。中西医结合汲取了中医药学宏观整体和西医药学微观局部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两者结合,是对中西医药学各自优势的集成,是整体医学时代所追求的目标。大量的医学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药或单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代表了整体医学发展的方向,代表了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50年前毛泽东同志的重要批示,正是倡导了这一重要观念,使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广,引起了我国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5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例如,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2003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明确规定,“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2003年11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2005年,温家宝总理亲笔题词“实行中西医结合 发展传统医药学”,再一次重申了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贯方针,极大地鼓舞了我国中医药界、中西医结合界广大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干劲。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和要求。这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中医药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充分表明了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和党的全面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而在根本上确立了中医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在2008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这是我国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卫生和中医药工作方针和要求的具体体现,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发展包括中西医结合在内的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中医药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蓬勃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中西医结合作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我国卫生工作的一大优势,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调查显示,我国70%~80%的民众喜欢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中西医结合医学实践已经深入人心。
二、中西医结合勇于实践、硕果累累
    在毛泽东同志的大力倡导下,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经过50年的奋斗,目前全国已有中西医结合医院207家,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研究所30余家,有数十所高等医学院校创办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等,这些都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0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具有明显的自主创新性。如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疟疾,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药复方黄黛片治疗白血病,活血化瘀药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针麻和针刺镇痛原理的应用研究,以及“病证结合”诊疗模式、“菌毒并治”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研究等,均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研究在理论与方法学上的创新性。
    以上事例说明,中西医结合研究是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加以坚持,不断发扬光大。
    1981年,我国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者自己的学术组织——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正式成立,对国内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推进医学科技创新,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不断增进同行间、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真正成为了政府主管部门联系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了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的重要阵地。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西医结合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增大,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不断显现,在学术研究中的成果不断增多,在学术活动中的影响不断增强,在国际领域中的交流不断扩大,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有目共睹。
三、中西医结合的影响不断扩大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和发展,中西医结合吸收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特点和优势,在防治疾病、维护人民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我国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对于世界范围内“结合医学”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开展中西医结合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宽渠道,扩大领域,深化层次,提高质量,国际性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活动日趋活跃,特别是每五年一届、已连续举办三届的“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学术水平高,学术气氛浓,已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界精心培育的世界著名品牌会议,吸引了众多的医学界精英前来参加,充分反映了世界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医学同道对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明确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展示了我国结合医学多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扩大了中西医结合的国际影响,学习借鉴了各国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取得的成果,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四、中西医结合理念需要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特有的医学思想和医学体系,是前所未有的新兴事物,相对于西医和中医而言,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领域,目前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因此,它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先例,只能靠我国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造。所以不能急功近利,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一步步地推向前进。其中难免会遇到许多艰辛和挫折,需要我们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毅力。
    让我们满怀信心的是,过去的50年,中西医结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天,我们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不分地域,不受传统分科的影响,正在兴起多学科交叉和以系统科学为特征的综合研究的方法;系统科学从工程学、从自然科学的某些领域,已经转移到医学。以系统生物学为代表的新一代的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际上为中医和西医提供了可以互相沟通的一种共同的语言和进行汇聚结合的平台。
    我们应该更多地汲取生命科学以及其他科学领域带给我们的新理念、新思维方式和新技术手段,提升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水平。中医学本来就强调整体观和系统论,现代西方科学也逐步摆脱了既往单纯“还原论”的影响,走向分析和综合的统一。也就是说,系统论在西方国家现在也成为医学、生物学发展的主流方向。那么,为什么中医和西医这两者不可能结合在一起呢?所以当前机遇很好,关键是要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在过去的50年当中,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重点更多地是放在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面。但是,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学模式正在由对疾病尤其是疾病的后期治疗为主,转向对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为主。因此,中西医结合的工作重点应该考虑适当前移。即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健康促进方面,包括中西医结合的合理膳食结构和功能性食品、中西医结合的健身运动、中西医结合的疾病预防和疾病早期干预、中西医结合的心理健康维护、中西医结合的老年保健等,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来促进“治末病”的理念付诸实践。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职工和居民的基本医保、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这些基本的体系建设方面,应该大有用武之地。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里面,既包括了西药即化学药,又包括中药,这是世界上罕见的能够包括国家和民族特色药物的基本药品目录,充分体现了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结合的方针。
    所以,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为人民提供更加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要不断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水平,进一步深化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要以更加包容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相互学习,促进团结和谐;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今后,我们应该按照学科建设的规律,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从医学的学历教育到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各个阶段都要加强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鼓励西医学习中医,继续有组织地举办西医学习中医班。要加强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理论与方法学的创新研究和学术发展研究等,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与发展。
    总之,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不断实践、积累和创新的学科,中西医结合的内在优势是中西医结合工作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要认真系统地总结50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历史经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本着“自主创新”的原则和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新医药学奠定基础”的目标,组织全国中西医结合专家,认真研究和制定长远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发展规划。
    今天,我们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回顾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重要论断,交流如何更好地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和党的中医药政策,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我们期待着中西医结合工作在继承创新传统医学,丰富发展现代医学,特别是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构建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伟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中西医结合事业方兴未艾,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有长期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打下的坚实基础,有我国广大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西医结合事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一定能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