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科规划,7月17日,我校召开学科建设规划专题校长办公会。李灿东校长、陶静副校长、陈列平副校长、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各学院负责人,各附属单位领导、学科办成员共计近30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李灿东校长主持。
研究生院(学科办)负责人汇报了我校学科建设布局的总体思路和分类依据,并对学科建设规划提出几点建议:(一)要聚焦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二)要重点关注“三重一大”,即要做好“重要人才引育、重大项目执行、重大额度资金运作”的规划,要有大局意识,立足政策的大局、教育的大局和学校的大局;(三)要找准标杆、明确目标定位、凝练学科方向,着重于找优势、补短板、定方向;(四)要明确主体责任,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与奖惩体系。
各学院负责人、各附属单位领导各自汇报了本单位学科发展现状、学科发展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及学科建设相关计划,围绕人才引进与培养、科学研究、建设经费、资源配置,特别是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大家一致认为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和主体,各单位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要注重资源整合和共享。
陶静副校长指出学科规划的重要性,要避免资源分配过于分散,应集中力量、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各种机会,并特别强调附属单位应注重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切实发挥临床学科对学校整体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
李灿东校长强调了学科规划的重要性,学科规划和布局应坚持“分类指导、资源共享”的原则,不齐步走,不一刀切,学科才能有后劲,才能走长远。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新与旧”即“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提供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保障,高度重视学科梯队建设,特别是对学科后备带头人的培养,对其重点倾斜、扶持,不断壮大后备军,确保学科建设后继有人;二是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要在学科建设中创造良好的运行机制,实现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资源整合;三是医院与医院的关系,发挥各自的学科专科优势,做强做大,积极推动资源共享。李灿东校长要求各学院及附属单位要梳理本单位学科领域的优势,合理布局,并制定保证学科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路径,重点做好人才队伍、平台资源和建设经费等全面精准的规划,杜绝学科建设的盲目性,切实有效抓实抓细学科建设。